英语论文网

留学生硕士论文 英国论文 日语论文 澳洲论文 Turnitin剽窃检测 英语论文发表 留学中国 欧美文学特区 论文寄售中心 论文翻译中心 我要定制

Bussiness ManagementMBAstrategyHuman ResourceMarketingHospitalityE-commerceInternational Tradingproject managementmedia managementLogisticsFinanceAccountingadvertisingLawBusiness LawEducationEconomicsBusiness Reportbusiness planresearch proposal

英语论文题目英语教学英语论文商务英语英语论文格式商务英语翻译广告英语商务英语商务英语教学英语翻译论文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差异英语论文范文英语论文开题报告初中英语教学英语论文文献综述英语论文参考文献

ResumeRecommendation LetterMotivation LetterPSapplication letterMBA essayBusiness Letteradmission letter Offer letter

澳大利亚论文英国论文加拿大论文芬兰论文瑞典论文澳洲论文新西兰论文法国论文香港论文挪威论文美国论文泰国论文马来西亚论文台湾论文新加坡论文荷兰论文南非论文西班牙论文爱尔兰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初中英语教学英语语法高中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听力口语英语阅读英语词汇学英语素质教育英语教育毕业英语教学法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英语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英语论文写作笔记handbook英语论文提纲英语论文参考文献英语论文文献综述Research Proposal代写留学论文代写留学作业代写Essay论文英语摘要英语论文任务书英语论文格式专业名词turnitin抄袭检查

temcet听力雅思考试托福考试GMATGRE职称英语理工卫生职称英语综合职称英语职称英语

经贸英语论文题目旅游英语论文题目大学英语论文题目中学英语论文题目小学英语论文题目英语文学论文题目英语教学论文题目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委婉语论文题目商务英语论文题目最新英语论文题目英语翻译论文题目英语跨文化论文题目

日本文学日本语言学商务日语日本历史日本经济怎样写日语论文日语论文写作格式日语教学日本社会文化日语开题报告日语论文选题

职称英语理工完形填空历年试题模拟试题补全短文概括大意词汇指导阅读理解例题习题卫生职称英语词汇指导完形填空概括大意历年试题阅读理解补全短文模拟试题例题习题综合职称英语完形填空历年试题模拟试题例题习题词汇指导阅读理解补全短文概括大意

商务英语翻译论文广告英语商务英语商务英语教学

无忧论文网

联系方式

试论英汉隐喻的翻译方法

论文作者:留学生论文论文属性:职称论文 Scholarship Papers登出时间:2011-05-15编辑:sally点击率:4075

论文字数:8211论文编号:org201105151511388292语种:中文 Chinese地区:中国价格:免费论文

关键词:隐喻文化异化归化

摘 要: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反映和思维方式。笔者通过对隐喻的本质及其文化内涵的分析,指出,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英汉隐喻翻译中“以异化为主,归化为副”的翻译策略,可以增进代写英语论文读者对异语文化的了解,促进不同文化人群间的交流;异化、归化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使译文生动、形象,体现原文的风格和韵味;而隐喻的对等性翻译策略既反映了原文内容,又保留了原文的比喻,是一种理想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 隐喻; 文化; 异化; 归化

 

1. 隐喻及其本质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两千多年的岁月中,隐喻一直被认为是正常语言规则的一种偏离。直到20世纪30年代,人们才逐渐脱离了对隐喻限于词汇层面的传统的修辞性研究;在此基础上,Lakoff和Johnson(1980:192)在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指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pervasive)。我们用来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是隐喻性的。他们对隐喻的定义是: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一个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个事物。[1](P4-5)我们能够“理解和体验”,是因为我们经历过;人类体验的共通成为社会建构基础。[2]例如:“You are wasting my time.”,“How do you spend your time these days?”,“He’s living on borrowing time.”等说法,以及人们按工作时间付薪水,以通话时间收话费,依贷款时间征利息等行为,都源于TIME IS MONEY这一隐喻概念。[2](P6)Lakoff和Johnson(1980)强调在一个经验域和另一个经验域之间没有客观的相似性,只有经验的相似性,这就是说我们心目中的世界是由我们的认知机制所建构的,这种建构被现实所制约。隐喻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它将世界概念化。[2]

对隐喻认知特征阐述最早、最系统、最明确的是理查兹(Richards, IA,1936)。他指出,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the omnipresent principle of language)。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其实还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人们的日常生活会话中充满了隐喻,我们可口头交际中平均每三句话中就会出现一个隐喻(Richards:92)。即使在严密的科学语言中,隐喻也是随处可见。越是抽象,越需要借助隐喻来进行思考。理查兹还指出,传统隐喻理论最大的缺陷就是忽视了隐喻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思想之间的交流(intercourse),是语境之间的互相作用(transaction)。人的思维是隐喻性的,它通过对比而进行,语言中的隐喻由此而来。(Richards:92)[3](P120)

此外,隐喻也是一种意义的潜势系统。隐喻不仅能映射我们的物质和精神体验,还“可以为我们创建现实,特别是社会现实。”隐喻如同社会结构一样,通过语言来维持、传递和加强。一旦某一个概念确立下来,就可以围绕着这个概念从不同的方面来谈论话题。[1](P156)隐喻概念成为语篇展开的基础,并通过隐喻表达式结构语篇,来传达其社会意义。[2](P7)

2. 隐喻的文化内涵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人类在心理和生理上的共性特征及对相同物质世界的认识使英汉语言中的文化隐喻表达方式有其相似的一面。然而,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但与其所处的地理自然环境有关,而且还与该民族的各种社会习俗有关。自然环境包括气候以及在该气候下生存的动植物等;社会习俗包括人们的宗教信仰以及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对他们的影响等。[4]正是由于这些原因,造成人们不同的价值观念,因此,与这些价值观同现的隐喻也有不同,所造成的联想也不同。

2.1 地域文化的反映

地域文化指的是由所处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表现在不同民族对同一种现象或事物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如我们常用习语“雨后春笋”来形容一般事物的快速发展,英语中的同一习语“grow like mushrooms”却是因为英国不出产竹,英语中的bamboo(竹)即外来词。[5]又如莎士比亚在第18首十四行诗的第一句中如此赞扬他的朋友: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day?如果没有英伦三岛地理气候方面的知识,我们还以为莎翁在骂他的朋友。因为在我们中国,夏天普遍骄阳似火,阴晴不定,非常难受,而在英国夏日温暖而不炎热,是最宜人的季节,所以,以上的诗句最好意译为:你的友谊真如二月的春风。[4]

2.2 历史文化的反映

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现为历史典故、语言故事。他们是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最能体现不同的历史文化特点。许多文化隐喻表达方式出自历史典故和寓言。如“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败走麦城”,“东施效颦”,“Defeated inWaterloo”,“Archille’s heel”,等等。[5]

2.3 习俗文化的反映

习俗文化指的是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英汉语言中的很多隐喻概念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如英语表达方式“unkissed,unkind”(不吻,不友好)体现了英语文化当中表示问候的一种习俗,而“左眼跳财,右眼跳灾”,“金榜提名”却是汉民族生活的风俗习惯。此外,英语中有些隐喻现代人很难理解,如过去人们认为指着鬼神发誓会犯忌讳,所以有些人指着自己的帽子发誓,就有了to talk through one’shat的隐喻表达法。[5]

2.4 宗教文化的反映

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由民族的宗教信仰、意识等所形成的文化。英汉隐喻受其影响显而易见。在西方,人们主要信仰基督教,很多隐喻来源于《圣经》,有些已为我们所熟悉,例如,Noah’s ark(诺亚方舟), olive branch(橄榄枝),Paradise(伊甸园),分别有避难所、和平、乐园的象征。但是,Adam’s apple不是“亚当的苹果”的话,而是指男子的喉结。汉语文化中的“借花献佛”,“回光返照”,“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都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影响。[4][5]

3. 隐喻的翻译策略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而且是文化的转换。奈达认为,不但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文化也是一个符号系统。翻译就是语言与文化两个符号系统的相互作用。因此,在翻译时不但要注意词或句子的表面意义,而且要发掘出这些词或句子在一定的社会语境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4](P118)孙致礼在《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和《再谈文学翻译的策略问题》两篇文章中都主张文学翻译应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副”的策略。[6][7]陈丽莉在《翻译的异化和归化》也从各民族文化的角度,提出了异化是翻译的必然趋势,归化是翻译的必要手段。[8]此外国内许多学者裘姬新、黄永安等也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了习语翻译的异化和归化策略。[5][9]文学语言中应用了大量的隐喻,如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钱钟书先生的《围城》等均有大量精彩的隐喻表达。因此,笔者以为由于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隐喻翻译也可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副的策略。此外,由于文化存在一定的对等性,隐喻翻译还可采用对等性的翻译策略。[10]

孙致礼认为,从历史上来看,异化和归化可以看作是传统翻译理论中直译和意译的概念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直译和意译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语言层面处理形式和意义,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了语言因素的局限,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和美学等因素。[7](48)韦努论文英语论文网提供整理,提供论文代写英语论文代写代写论文代写英语论文代写留学生论文代写英文论文留学生论文代写相关核心关键词搜索。

共 1/2 页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英国英国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 美国美国 加拿大加拿大 新西兰新西兰 新加坡新加坡 香港香港 日本日本 韩国韩国 法国法国 德国德国 爱尔兰爱尔兰 瑞士瑞士 荷兰荷兰 俄罗斯俄罗斯 西班牙西班牙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 南非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