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论文网

留学生硕士论文 英国论文 日语论文 澳洲论文 Turnitin剽窃检测 英语论文发表 留学中国 欧美文学特区 论文寄售中心 论文翻译中心 我要定制

Bussiness ManagementMBAstrategyHuman ResourceMarketingHospitalityE-commerceInternational Tradingproject managementmedia managementLogisticsFinanceAccountingadvertisingLawBusiness LawEducationEconomicsBusiness Reportbusiness planresearch proposal

英语论文题目英语教学英语论文商务英语英语论文格式商务英语翻译广告英语商务英语商务英语教学英语翻译论文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差异英语论文范文英语论文开题报告初中英语教学英语论文文献综述英语论文参考文献

ResumeRecommendation LetterMotivation LetterPSapplication letterMBA essayBusiness Letteradmission letter Offer letter

澳大利亚论文英国论文加拿大论文芬兰论文瑞典论文澳洲论文新西兰论文法国论文香港论文挪威论文美国论文泰国论文马来西亚论文台湾论文新加坡论文荷兰论文南非论文西班牙论文爱尔兰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初中英语教学英语语法高中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听力口语英语阅读英语词汇学英语素质教育英语教育毕业英语教学法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英语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英语论文写作笔记handbook英语论文提纲英语论文参考文献英语论文文献综述Research Proposal代写留学论文代写留学作业代写Essay论文英语摘要英语论文任务书英语论文格式专业名词turnitin抄袭检查

temcet听力雅思考试托福考试GMATGRE职称英语理工卫生职称英语综合职称英语职称英语

经贸英语论文题目旅游英语论文题目大学英语论文题目中学英语论文题目小学英语论文题目英语文学论文题目英语教学论文题目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委婉语论文题目商务英语论文题目最新英语论文题目英语翻译论文题目英语跨文化论文题目

日本文学日本语言学商务日语日本历史日本经济怎样写日语论文日语论文写作格式日语教学日本社会文化日语开题报告日语论文选题

职称英语理工完形填空历年试题模拟试题补全短文概括大意词汇指导阅读理解例题习题卫生职称英语词汇指导完形填空概括大意历年试题阅读理解补全短文模拟试题例题习题综合职称英语完形填空历年试题模拟试题例题习题词汇指导阅读理解补全短文概括大意

商务英语翻译论文广告英语商务英语商务英语教学

无忧论文网

联系方式

梁实秋莎剧翻译的充分性探析

论文作者:留学生论文论文属性:职称论文 Scholarship Papers登出时间:2011-05-04编辑:sally点击率:2738

论文字数:3988论文编号:org201105041954093866语种:中文 Chinese地区:中国价格:免费论文

关键词:梁实秋莎剧翻译充分性

摘要:梁实秋莎剧翻译,忠实委婉地反映了原文面貌,充分贴近原文。梁实秋在莎剧翻译中采用文白相间、散韵相糅的代写英语论文手段充分再现莎剧原作,选择充分性翻译策略是学习西方戏剧的需要,与译者尊重异域文化的心理倾向也不无关系。译者翻译策略的背后往往蕴含着翻译家的思想根源。

关键词:梁实秋;莎剧翻译;充分性

 

梁实秋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散文家、辞书编纂家和翻译家。他在文学批评、散文创作、辞书编纂方面的卓越成就有目共睹,在文学翻译方面更是业绩斐然。他独自一人,历时三十九载(1930-1968)译完《莎士比亚全集》,迄今在中国译坛仍绝无仅有。对于莎剧梁译本,译界的评价不尽相同。顾绶昌认为,“梁实秋译的莎剧,在文字上显得干燥乏味,每句似都通顺,合起来整段却不像舞台上的对话,并且译文语气很少变化,原文诗意也很少保存”。[1]亦有学者指出梁氏莎剧翻译“尽量遵循原文,亦步亦趋、忠实而委婉地反映原文面貌、表达原文的内容”。[2]81-87更有学者从雅舍散文雅洁简练,不露斧斫之痕的特点,认为梁氏译莎时给人的感觉不像是写《雅舍小品》的散文家。[1]这些不同时期的评价分别指出梁译的优点和不足,但他们都认为梁译本“信实”、“通顺”,贴近原文,翻译充分,且鲜有人进行深入探讨、分析梁氏译莎充分性的原因。鉴于此,本文试从语言文体选择、戏剧文本需要和译者文化倾向三个方面对梁实秋莎剧翻译的充分性加以探讨。

一、充分性翻译的语言和文体表现

梁实秋逐字逐句精研莎士比亚原文,认为译莎“需要存真”。在译莎实践中,梁实秋注意到“莎士比亚的英文虽是近代英语,但与我们现行的英文还是有一些出入”。是信于原作的时代,译得古雅一些,还是用现行的白话文翻译,他要在二者之间做出选择。

梁实秋不赞同用文言文翻译莎士比亚。他在《翻译漫谈》中充分肯定严复的翻译,译作对当时知识分子的影响很大,“信”、“达”、“雅”的翻译标准,直到如今还有不少人奉为圭臬。“可惜的是,他用文言翻译,不类翻译,反似大作其古文”。[3]175虽然文言文的章法、句法、词藻很有价值,行文也简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严氏的译作如今恐怕只好束之高阁”。[3]175况且,文言力简,这样的翻译,如何能铢两悉称地表达原作的面貌与精神?然而,梁实秋也并未使用纯白话文翻译莎士比亚。新文学运动时期极力提倡白话文,人们纷纷抛弃文言,采用纯白话翻译。梁实秋认为,“白话文者,乃是接近白话之文”。白话归白话,文归文,要写精致一点的白话文须要借鉴文言文。在莎剧翻译中,要充分表现原作的风貌,表达原作的内容,可以用精致的文言文辅之以白话文,表现莎士比亚语言的特征。但也有人引以为病,梁实秋认为这是语言演变的自然发展。“文言文的词藻用典未尝不可融化在白话文里”。[3]281梁实秋将现代白话文与文言文有机结合,忠实而委婉地翻译莎剧。

梁实秋充分表达原作的精神与面貌还在于翻译文体的选择上。现在的《莎士比亚全集》译本,人们主要批评译文没有做到以诗译诗,梁译本也不例外。以至于顾绶昌指出梁译语气很少变化,原文诗意也很少保存。方平疏理莎译全集的出版情况,提出理想的莎剧全集应该是诗体译本,而不是在普及方面作贡献,降格以求的散文译本。[1]理由是莎士比亚是一位戏剧诗人,他的作品是诗剧。译莎不仅要传达原作的内容和神韵,还要竭力保持与原文相符的诗体形式,尽可能贴近原文,充分翻译莎剧的诗意。是不是莎剧非诗译不足以充分翻译其诗意呢?20世纪30年代,莎剧翻译家孙大雨就开始尝试运用“音组”来对应莎剧的“音步”,力求充分逼近原作,而“此中不知经历过几多次反复和颠踬,惨痛的失败”。他认为,戏剧诗和中国抒情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用抒情诗来套莎剧没有必要。[4]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保存原文的诗意呢?

梁实秋在译莎前后,研究参考了已有的多种译本,进行一番比较,最终采取的是散文的译法。莎士比亚原文约三分之一是散文,这一部分译成中文的散文没有大问题。莎士比亚所使用的无韵诗实际己很接近散文。要把中国的白话散文译得声调铿锵,也许可以略似莎士比亚的无韵诗。梁实秋认为,莎士比亚的戏剧在台上演出时,即使是诗意很浓的独白,读起来还是和平常说话一般。朗诵他诗篇的情形和我们的散文没有多大差别。以散文译诗剧,从舞台演出的效果论,也能充分表达原作的诗意。散文虽然没有一定的韵律可循,但还是兼顾平仄,精致的散文读起来永远是铿锵有声。况且,梁实秋认为文字使用纯熟的化境,诗与散文很难清楚地划分界限。[3]117

二、引进戏剧文本需要充分性翻译

莎士比亚是欧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戏剧作品博大精深,后人争相学习和借鉴,在中国也不例外。莎士比亚戏剧早期被介绍到中国,大多是编译改写,只有故事梗概,人物名字也中国化了,对话非常简单。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文化交流作用,但破坏了原作的完整性,没有戏剧文本类型的意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朱生豪有感于日本学者讥笑中国无人翻译《莎士比亚全集》,“闭门家居,致力译莎,虽贫病交加,握管不辍”,[5]翻译莎剧全集,在莎士比亚普及意义上做出巨大贡献,但也没有从引进戏剧文本类型的角度考虑。

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旨在引进西方戏剧,弥补中国戏剧文本类型之不足。新文学运动以来,虽然有外国剧本被介绍到中国来,但“在中国文学上发生影响的不是莎士比亚,不是毛里哀,更不是莎孚克里斯,而是萧伯纳,是易卜生,是阿尼尔”。[6]39中国的现代戏剧仅仅只是借鉴了西方近代以来的戏剧,没有学到真正的戏剧意识。[7]20世纪20年代,余上沅等发起“国剧运动”,成立中华戏剧改进社,改良中国传统戏曲,建立剧院。梁实秋作为国剧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对中国化的戏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于中国戏剧运动的失败,梁实秋认为,“中国近年来一向就不曾有什么戏剧运动,更不曾有什么国剧运动,谈不上成功,更谈不上失败”。[6]197梁实秋认为要虚心学习领教西方戏剧艺术,然后创作出优秀的本国剧本。

Even-Zohar认为当一国文学系统资源有限时,会引进本身所欠缺的文学形式。[8]中国近代的传统戏曲出现渐渐式微的态势,也“不曾有什么戏剧运动”。这样,当其它文学系统中有这类体裁,翻译文学可能会弥补这种缺少的文学体裁,这种形势会给翻译行为带来一定影响。此时,翻译成为接近原文的充分翻译的可能性就比其它情况下更大。梁实秋翻译莎剧是引进戏剧体裁,学习西方戏剧意识,在翻译策略选择上也会倾向原文,采用接近原文的充分翻译。梁实秋以虚心学习的态度,采用充分性翻译策略,试图以优秀的译作刺激本国戏剧创作者,希望帮助中国近代文学建立戏剧文本类型。

三、充分性翻译的译者文化倾向

跨文化交际中,对待异域文化的不同态度对翻译策略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明末以降,西方文明不断冲击古老的中华文明,直至晚清,中国被迫与西方文明接触。面对西方文明的挑战,近代文人有着各自不同的态度和立场。一种是鲁迅与胡适为代表,具有浓重的西化倾向;一种是梁漱溟、吴宓为代表,对中国文化特别有感情的传统倾向。[9]比较而言,梁实秋既不属于浓重的西化倾向,也不似梁漱溟“只以儒家思想为基本价值取向”。梁实秋是以中西双重文化、伦理价值观念立身行事。他在《岂有文章惊海内》中说道:“我的散文在思想方面、形式方面受英国文学影响不少,但是在文学方面如何遣词造句等等是受中国文学影响。”[3]281

梁实秋对中西文化都有很深的研究。他既研究英国文学,翻译莎士比亚,也读杜甫,谈竹林七贤。他尊从儒学,却不以圣人之学而鄙抑西方文明。“他以孔子的伦理理性与亚里士多德的古典的健康与尊严进行认同,又遵从白璧德的教示,将道家与浪漫的混乱加以认同,从而以古典的与浪漫的为尺度,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9]这样一位持中庸思想的“穿着西装的孔夫子”,面对欧洲文艺论文英语论文网提供整理,提供论文代写英语论文代写代写论文代写英语论文代写留学生论文代写英文论文留学生论文代写相关核心关键词搜索。

共 1/2 页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英国英国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 美国美国 加拿大加拿大 新西兰新西兰 新加坡新加坡 香港香港 日本日本 韩国韩国 法国法国 德国德国 爱尔兰爱尔兰 瑞士瑞士 荷兰荷兰 俄罗斯俄罗斯 西班牙西班牙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 南非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