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论文网

留学生硕士论文 英国论文 日语论文 澳洲论文 Turnitin剽窃检测 英语论文发表 留学中国 欧美文学特区 论文寄售中心 论文翻译中心 我要定制

Bussiness ManagementMBAstrategyHuman ResourceMarketingHospitalityE-commerceInternational Tradingproject managementmedia managementLogisticsFinanceAccountingadvertisingLawBusiness LawEducationEconomicsBusiness Reportbusiness planresearch proposal

英语论文题目英语教学英语论文商务英语英语论文格式商务英语翻译广告英语商务英语商务英语教学英语翻译论文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差异英语论文范文英语论文开题报告初中英语教学英语论文文献综述英语论文参考文献

ResumeRecommendation LetterMotivation LetterPSapplication letterMBA essayBusiness Letteradmission letter Offer letter

澳大利亚论文英国论文加拿大论文芬兰论文瑞典论文澳洲论文新西兰论文法国论文香港论文挪威论文美国论文泰国论文马来西亚论文台湾论文新加坡论文荷兰论文南非论文西班牙论文爱尔兰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初中英语教学英语语法高中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听力口语英语阅读英语词汇学英语素质教育英语教育毕业英语教学法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英语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英语论文写作笔记handbook英语论文提纲英语论文参考文献英语论文文献综述Research Proposal代写留学论文代写留学作业代写Essay论文英语摘要英语论文任务书英语论文格式专业名词turnitin抄袭检查

temcet听力雅思考试托福考试GMATGRE职称英语理工卫生职称英语综合职称英语职称英语

经贸英语论文题目旅游英语论文题目大学英语论文题目中学英语论文题目小学英语论文题目英语文学论文题目英语教学论文题目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委婉语论文题目商务英语论文题目最新英语论文题目英语翻译论文题目英语跨文化论文题目

日本文学日本语言学商务日语日本历史日本经济怎样写日语论文日语论文写作格式日语教学日本社会文化日语开题报告日语论文选题

职称英语理工完形填空历年试题模拟试题补全短文概括大意词汇指导阅读理解例题习题卫生职称英语词汇指导完形填空概括大意历年试题阅读理解补全短文模拟试题例题习题综合职称英语完形填空历年试题模拟试题例题习题词汇指导阅读理解补全短文概括大意

商务英语翻译论文广告英语商务英语商务英语教学

无忧论文网

联系方式

探究汉诗 “意境” 英译的可接受性 [2]

论文作者:佚名论文属性:短文 essay登出时间:2009-12-08编辑:lisa点击率:3847

论文字数:2000论文编号:org200912081023532534语种:中文 Chinese地区:中国价格:免费论文

关键词:意境老庄佛禅翻译接受性

并无本质分别,所不同的是道家哲学更其尚虚而已;与佛家的 “由心现境” 、 “由境现心” 之境,差别也只在向诗与向佛之间而已。据此不难看出:儒道佛思想文化对中国古典诗学的不断渗透 ,最终形成了 “意境” 及 “境界” 理论。而儒、 道、 佛三者皆纯为国粹 ,其中佛教虽然来自域外 ,但很快即已本土化。 “意境” 范畴得以发生发展 ,诚如牛芙珍所言: “有两个条件不可缺少。一是不能离开中国文化思想、 哲学思想的成熟;二是不能离开中国人独特的美感发展历史和审美实践” [11 ]。不难想象 ,源于斯的 “虚实” 、 “有无” 、 “空灵” 等等汉诗意境特质 ,其实境即便能够勉力以英文转译 ,亦当难为英人所理解或体验 ,是故如美国诗人加内• 斯奈德(G ary Snyder)者 ,虽醉心于禅学且亲身体验山野生活 ,又对寒山情有独钟 ,却依然不能保证其寒山诗译文满意、 成功[12 ],此或可为一佐证。  
     二、 汉诗意境的特点、 要求与汉诗诗风 
     意境说既然有赖于中国特有的文化和哲学思想以及国人特有的审美趋向和实践 ,必然有其独有的特点乃至要求等等 ,考察这些特点和要求 ,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汉诗主流诗风 ,理当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汉诗英译的接受性究竟如何。为此 ,兹将近年来相关研究的一些主要认识概述如下。如上所述 ,汉诗意境首先一个特点即是老庄所提倡的 “虚静恬淡、 超尘拔俗的精神情操与理想人格”,以及佛教禅宗的 “空无和妙悟” 理念 ,也是司空图在 《廿四诗品》 概括出的24种诗歌意境的共同的美学品质 ,即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独特的美学品质[10 ]127。相比之下 ,英诗基于不同的哲学理念 ,似乎更为现实、 理性。
     其次 ,关于意境的 “虚实、 有无” 特性 ,刘连杰从视域结构探讨了意境的特性 ,认为意境具有 “非现成性、 纯视域性”,从而决定了其动态性和虚实性 , “实 ,即突显中心 ,虚 ,乃边缘域 ,虚构成着实 ,实深隐于虚 ,两者共构而成 ,动态相生” [4 ]47。而英人重逻辑重分析 ,英诗中为 “虚” 者怕是有限。关于意境的基本要求 ,张猛概括为 “虚实结合、 重在传神、 自然真实、 源于生活并在丰富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提炼、 升华” 四条[10 ]128,而赵环将其与一般艺术形象相比较 ,认为意境具有整体性(意境是包括整个作品的形象体系、 形象世界) 、 空灵性(给观赏者留下驰骋想象的空间 ,诱导人们领略其 “弦外之响” ) 、 理想性(意境总是令人们心驰神往、 流连忘返的生活天地)[13 ]。而英诗的写景 ,似乎更多限于抒情 ,大而至于作品整体者不多。李盛龙分析了汉诗独特的审美结构之后 ,提出的意境特征有: (1)意境是以天合天 ,气化谐和的直接同一性艺术存在形态 ,迥别于西方诗学追求精细的思维逻辑和理性观照的传统; (2)意境具有象外追维、结意惟人的体验论、 接受论的特征 …… 不仅是创作论 ,更是接受论; (3)从意境生成的整体过程看 ,意境是作者得心、 览者会意交互作用的过程论、 交流论的艺术境界实现方式。……所以说 ,意境是创作理论与接受理论的视野融合 ,如果离开作为过程的建构活动和读者的积极参与和创造 ,就失去了意境构成的一个根本基础[14 ],这就不仅指出了汉、 英诗歌在宇宙观以及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 ,也强调了意境的重构阶段即接受阶段 ,因而对于汉诗英译而言 ,就将英人读者作为接受者纳入到对意境的考察范围之中。由于这些特点 ,汉诗形成了迥异于英诗的总体风格。以写景为例 ,汉语鲜有单纯写景 ,多伴有主观心境意绪的抒发 ,传达一种内在的情感美 ,崇尚一种 “化实为虚” 的境界;而英语写景要求描述逼真 ,以达“观物” 而非 “融情于物”,要求突出客观物象的具体形态 ,力求再现自然的真实美 ,追求一种 “化虚为实”的意象;中国文化审美趋向强调神韵、 格调、 性灵、 境界 ,擅长心境意绪的传达 ,喜欢托物寄情 ,借景抒情 ,描写景物时明晰不足而含蓄有余 ,多带模糊思维的痕迹。而西方的审美取向则与中国的大相径庭 ,追求分析型的现实思维 ,在主观与客观物象的描述上 ,体现出模仿和再现[15 ]。因此 ,朱光潜说: “西诗直率胜 ,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 ,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 ,中诗以简隽胜” [16 ]。依据以上各家对 “意境” 的实质及其特点、 要求以及汉诗诗风等的分析和概括 ,也可以看出这一美学范畴深刻的汉文化传统烙印 ,以及对接受者即艺术欣赏者理解、 重构、 品味能力的要求。国人崇尚的 “虚静恬淡、 超尘拔俗” 大概与英人理性、 务实风格不尽吻合;汉诗讲究的虚实相生、 寓情于景进而 “境生于象外” 的超越性 ,大概也于英人稍嫌玄妙;汉文化的 “天人合一” 更与英人观念格格不入; “无我” 的境界及其所强调的义务和责任、 诗人的志向以及忧患意识等等 ,恐怕均与英人崇尚个人价值的实现不相一致。显然 ,若缺少必要的文化熏陶、 哲学理念传统、 审美结构和取向 ,是难以理解、 重构乃至欣赏原作意境的。意境说的适用范围 ,就目前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学习现状而言 ,大概还主要限于汉文化的文艺作品。
     结语
     简要回顾了汉诗意境的渊源、 产生和发展 ,包括其基本特点和要求等 ,再来看汉诗英译的可译性和接受性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汉诗英译而言 ,汉诗及汉诗意境也许可译 ,但给出译文最多只是汉诗意境生成全过程的一半 ,还需要 “览者会意” 、 积极参与和创造 ,方能最终实现。设若英译最终读者 — — — 即英语文化背景下的母语人 — — — 难以甚或无法重构出与原作对等或相近的意境 ,则原文虽然可能具有较高可译性 ,即译文能较好反映原作的 “象” 、 “境”,也未必等于其对应译文就具备了相应的接受性 ,即读者未必能够产生或领悟到相应的 “意” ;而没有一定的接受性 ,意境的传达和重构就不能达到必要的满意程度。因此 ,对于汉诗意境英译可接受性的评判 ,应更多考虑英语母语人的感受 ,汉语母语人的评价很可能只是事物的一面。国人品论汉诗英译作品的意境时 ,这一点似不可不察。
[ 参考文献 ]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汉语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1353.
[2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0 :2040.
[3 ]赵则诚.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M]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5 :152.
[4 ]刘连杰.论意境的视域结构[J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 (5) :46 ,47.
[5 ]Siny : “王国维 ‘有我之境’ 与 ‘无我之境’ 新论” [ EB/ OL ] . http :P P www. cn2teacher. comP spP jxckP ywP jxckP 200705P 222127. html ,2007205227.
[6 ]王熙元.从以禅喻诗论严羽的妙悟说[J ] .中国学术年刊 , (17) ,1996 :200.
[7 ]胡遂.论王维诗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之融合[J ]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1) :107— 112.
[8 ]古风.中国美学范畴丛书· 意境探微[M]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1 :51— 52.
[9 ]刘成纪.重谈中国美学意境之诞生[J ] .求是学刊 ,2006 (9) :90.
[10 ]张猛.略论意境理论的发展过程 — — — 兼论 《二十四诗品》 诗歌意境美学特征[J ] .黄山学院学报 ,2007 (2) :128 ,127 ,128.
[11 ]牛芙珍.文化精神与审美诗性的集成 — — — 意境范畴再探[J ]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 (3) :6— 8.
[12 ]吴宗会 ,左淑华.入境化禅:再评斯奈德英译寒山诗[J ] .大连大学学报 ,2007 (1) :133— 136.
[13 ]赵环论文英语论文网提供整理,提供论文代写英语论文代写代写论文代写英语论文代写留学生论文代写英文论文留学生论文代写相关核心关键词搜索。
英国英国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 美国美国 加拿大加拿大 新西兰新西兰 新加坡新加坡 香港香港 日本日本 韩国韩国 法国法国 德国德国 爱尔兰爱尔兰 瑞士瑞士 荷兰荷兰 俄罗斯俄罗斯 西班牙西班牙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 南非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