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论文网

留学生硕士论文 英国论文 日语论文 澳洲论文 Turnitin剽窃检测 英语论文发表 留学中国 欧美文学特区 论文寄售中心 论文翻译中心 我要定制

Bussiness ManagementMBAstrategyHuman ResourceMarketingHospitalityE-commerceInternational Tradingproject managementmedia managementLogisticsFinanceAccountingadvertisingLawBusiness LawEducationEconomicsBusiness Reportbusiness planresearch proposal

英语论文题目英语教学英语论文商务英语英语论文格式商务英语翻译广告英语商务英语商务英语教学英语翻译论文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差异英语论文范文英语论文开题报告初中英语教学英语论文文献综述英语论文参考文献

ResumeRecommendation LetterMotivation LetterPSapplication letterMBA essayBusiness Letteradmission letter Offer letter

澳大利亚论文英国论文加拿大论文芬兰论文瑞典论文澳洲论文新西兰论文法国论文香港论文挪威论文美国论文泰国论文马来西亚论文台湾论文新加坡论文荷兰论文南非论文西班牙论文爱尔兰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初中英语教学英语语法高中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听力口语英语阅读英语词汇学英语素质教育英语教育毕业英语教学法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英语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英语论文写作笔记handbook英语论文提纲英语论文参考文献英语论文文献综述Research Proposal代写留学论文代写留学作业代写Essay论文英语摘要英语论文任务书英语论文格式专业名词turnitin抄袭检查

temcet听力雅思考试托福考试GMATGRE职称英语理工卫生职称英语综合职称英语职称英语

经贸英语论文题目旅游英语论文题目大学英语论文题目中学英语论文题目小学英语论文题目英语文学论文题目英语教学论文题目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委婉语论文题目商务英语论文题目最新英语论文题目英语翻译论文题目英语跨文化论文题目

日本文学日本语言学商务日语日本历史日本经济怎样写日语论文日语论文写作格式日语教学日本社会文化日语开题报告日语论文选题

职称英语理工完形填空历年试题模拟试题补全短文概括大意词汇指导阅读理解例题习题卫生职称英语词汇指导完形填空概括大意历年试题阅读理解补全短文模拟试题例题习题综合职称英语完形填空历年试题模拟试题例题习题词汇指导阅读理解补全短文概括大意

商务英语翻译论文广告英语商务英语商务英语教学

无忧论文网

联系方式

《牛虻》译本个案分析

论文作者:留学生论文论文属性:职称论文 Scholarship Papers登出时间:2011-06-10编辑:huangtian2088027点击率:3185

论文字数:3731论文编号:org201106101000167038语种:中文 Chinese地区:中国价格:免费论文

关键词:《牛虻》翻译变形改写意识形态

《牛虻》译本个案分析

摘 要:翻译即改写,在特定时期意识形态及诗学的影响下,小说翻译中所呈现的人物形象也许会有别于原作中的呈现,即人物变形。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要求文艺服务于政治。英文论文网正是在这种意识形态的操纵下,1953年出版的李俍民的《牛虻》中译本经过译者、编辑部、各种评论等一系列的改写,书中主要人物形象偏离原文,迎合了当时政治宣传的需要。

 

关键词: 《牛虻》 翻译;变形 改写 意识形态

 

一、引  论

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领域出现“文化转向”[1]以来,批评家们开始关注意识形态在翻译中所起的作用,开始探讨翻译产生的语境、规范与常规,文化学派的观点与方法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翻译研究者们不再只是着眼于词或句的层面,只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研究翻译,而是将翻译看作是社会活动的一部分,翻译的具体呈现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译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原文进行“改写”或“操纵”,结果导致译文在一定程度上有别于原文。因此“文化转向”以后批评家们开始着手研究翻译语境,重新评价翻译与译作,考察意识形态在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小说翻译中的人物形象的传达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而有趣的研究方向。

叙述学家O’Neill[2]指出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作者的构建,读者的再构建,以及形成这两者之前的语境约束和期待的预构过程。由此可见,小说的译者作为原文的读者和译文的重写者,在其人物再构建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译文语境及意识形态的影响。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能会采取删减、增添、改写或其它方式达到遵从社会规范,满足译文读者的期待。因此,小说人物的重构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偏离原文。

在特定历史时期,意识形态对小说翻译中主要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显而易见。下面笔者将通过分析1953年出版的李俍民《牛虻》中译本[3]中的典型改写,探讨造成改写的意识形态因素,以及改写后译本中主要人物形象多大程度上偏离原文,即人物变形。

二、《牛虻》中译本中的改写与牛虻的形象传达

爱尔兰女作家艾·丽·伏尼契所著小说《牛虻》由李俍民翻译而成的中译本于1953年面世,对50年代的中国年轻人影响深远。小说中的主人公亚瑟(笔名牛虻)给读者的印象是:大无畏的战士,忠心耿耿的爱国者,对爱情忠贞不渝,对宗教与统治阶级狠狠抨击。当时年轻人十分崇拜牛虻,认为他是信奉无神论的坚定革命者。然而真正的牛虻是否正如当时读者所期待的那样完美无缺,“英雄”真实的一面究竟如何,在经过翻译之后,是否在形象传达上有别于原文,或在多大程度上变形?笔者将通过研究1953年李译本并对照原文与译文,试图了解意识形态操纵下的改写对小说翻译中人物形象传达的影响。

对照原文与译文,人们不难发现1953年李氏中译本《牛虻》有多处改写的痕迹,主要包括删减文本内容;增添文中插图、出版者的话、译者序;文本外改写,即带有强烈宣传色彩的各界评论。

(1)删减文本内容

原文中第一章最后一段及其脚注在中译本中被删,具体内容如下:

“It is the vengeance of God that has fallen uponme,”he thought,“as it fell upon David. I, that have defiled his sanctuary, and taken the Body ofthe Lord into polluted hands—he has been very pa-tient with me, and now it has come.‘For thou didstit secretly, but I will do this thing before all Israel,and before the sun; the child that is born unto theeshall surely die.’”

David—a biblical character, king of Israel,who was punished by God for betraying one of hisofficers, whose wife he then married. (Voynich1897:21)[4]

蒙泰里尼由于自己曾经犯下的罪孽,担心会像圣经上所言那样祸及深爱着的儿子,因此忧心忡忡。这一段与脚注一起暗示了蒙泰里尼的秘密与亚瑟的悲剧性命运之间的联系。该部分是小说中设置的第一个悬念,也是故事发展推进的不可或缺的环节。译本中这一部分被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故事的悲剧性、宗教神秘色彩,破坏了情节的完整性。

蒙泰里尼与亚瑟的阿尔卑斯山之行中有一段亚瑟面对山中夕照有感,两人间的一席话充满了神秘的幻觉和象征。这对于当时还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的亚瑟来说是非常自然的,那是上帝对他的昭示。在他看来,甚至他的革命生涯也是在上帝的指引下开始的。他说:“But I know that God has answered me,and that I dare not disobey Him.”以及“To give upmy life to Italy, to help in freeing her from all thisslavery and wretchedness, and in driving out theAustrians, that she may be a free republic, with noking but Christ.”[4]24-26

事实上,亚瑟的宗教信仰在原文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读者可在此线索的指引下对原文进行充分的解读。亚瑟曾经是上帝的忠实追随者,在他看来,投身革命、为意大利人民的独立和自由而战是受到上帝的指引和准许;由于在忏悔中泄露机密遭出卖,亚瑟感觉上帝欺骗了自己,从此摒弃了对上帝的信仰,并开始诅咒亵渎上帝,后来亚瑟辗转流离,吃了无数的苦,如果从宗教的观点来看,正是由于其不敬上帝而招致的惩罚。而故事的这种发展也与小说第一章最后一段中所设置的悬念相照应,浑然一体。只有当读者了解到亚瑟曾经是多么狂热地信仰上帝,才能体会到他遭出卖后所产生的强烈仇恨,而这也展现了他性格中偏执的一面。因此这部分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揭示了亚瑟青涩时期的性格特点。译文中这部分的删节无疑削弱了宗教信仰在此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在小说第三卷第一章中也出现类似的删节:牛虻准备出发去前线的前夕,已经预感到此次行动会失败,当时他说了这么一番话:“Do you remember theGerman legend of the man that died when he met hisown double? No? It appeared to him at night in alonely place, wringing its hands in despair. Well, Imet mine the last time I was in the hills; and when Icross the frontier again I shan’t come back.”[4]240这段关于民间流传的神秘现象的传说在译文中被删除。

小说第二卷第八章,牛虻向琼玛敞开心扉,倾诉他那不堪回首的可怕经历时,提到自己的勇气:“Imean, it is the fact of having come to the end of mycourage, to the point where I found myself a cow-ard.”[4]177这些话揭示了表面上骄傲、敏感、百折不挠的英雄脆弱的一面。人性是复杂的,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圆形人物并不鲜见。然而1953年的中译本《牛虻》中,这一部分也消失了。

上面提到的有关删节在译本中的缺失,使得牛虻的形象趋向“扁形”,在性格特点上更符合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陆文坛盛行一时的“高、大、全”英雄形象。

论文英语论文网提供整理,提供论文代写英语论文代写代写论文代写英语论文代写留学生论文代写英文论文留学生论文代写相关核心关键词搜索。

共 1/2 页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英国英国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 美国美国 加拿大加拿大 新西兰新西兰 新加坡新加坡 香港香港 日本日本 韩国韩国 法国法国 德国德国 爱尔兰爱尔兰 瑞士瑞士 荷兰荷兰 俄罗斯俄罗斯 西班牙西班牙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 南非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