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论文网

留学生硕士论文 英国论文 日语论文 澳洲论文 Turnitin剽窃检测 英语论文发表 留学中国 欧美文学特区 论文寄售中心 论文翻译中心 我要定制

Bussiness ManagementMBAstrategyHuman ResourceMarketingHospitalityE-commerceInternational Tradingproject managementmedia managementLogisticsFinanceAccountingadvertisingLawBusiness LawEducationEconomicsBusiness Reportbusiness planresearch proposal

英语论文题目英语教学英语论文商务英语英语论文格式商务英语翻译广告英语商务英语商务英语教学英语翻译论文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差异英语论文范文英语论文开题报告初中英语教学英语论文文献综述英语论文参考文献

ResumeRecommendation LetterMotivation LetterPSapplication letterMBA essayBusiness Letteradmission letter Offer letter

澳大利亚论文英国论文加拿大论文芬兰论文瑞典论文澳洲论文新西兰论文法国论文香港论文挪威论文美国论文泰国论文马来西亚论文台湾论文新加坡论文荷兰论文南非论文西班牙论文爱尔兰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初中英语教学英语语法高中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听力口语英语阅读英语词汇学英语素质教育英语教育毕业英语教学法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英语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英语论文写作笔记handbook英语论文提纲英语论文参考文献英语论文文献综述Research Proposal代写留学论文代写留学作业代写Essay论文英语摘要英语论文任务书英语论文格式专业名词turnitin抄袭检查

temcet听力雅思考试托福考试GMATGRE职称英语理工卫生职称英语综合职称英语职称英语

经贸英语论文题目旅游英语论文题目大学英语论文题目中学英语论文题目小学英语论文题目英语文学论文题目英语教学论文题目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委婉语论文题目商务英语论文题目最新英语论文题目英语翻译论文题目英语跨文化论文题目

日本文学日本语言学商务日语日本历史日本经济怎样写日语论文日语论文写作格式日语教学日本社会文化日语开题报告日语论文选题

职称英语理工完形填空历年试题模拟试题补全短文概括大意词汇指导阅读理解例题习题卫生职称英语词汇指导完形填空概括大意历年试题阅读理解补全短文模拟试题例题习题综合职称英语完形填空历年试题模拟试题例题习题词汇指导阅读理解补全短文概括大意

商务英语翻译论文广告英语商务英语商务英语教学

无忧论文网

联系方式

刀刃上的舞者———评《太阳照样升起》中勃莱特·阿施利的双重形象

论文作者:朱 华 论文属性:短文 essay登出时间:2009-01-28编辑:gcZhong点击率:3131

论文字数:4908论文编号:org200905071551598156语种:中文 Chinese地区:中国价格:免费论文

关键词:海明威魔女新女性勃莱特·阿施利

【摘要】勃莱特·阿施利是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中的女主人公。长期以来,她被评定为“魔女”或者“坏女人”。60年代中后期,许多女学者从女权主义批评的角度出发将勃莱特视为西方20世纪20年代新女性的代表。二种观点相左。本文从勃莱特所处的时代背景着手,通过分析她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情绪,说明她在《太阳照样升起》中既有颠覆者又有依附者的双重性格,扮演着刀刃上舞者的形象。 一 “世界主要文学形象”丛书的选编者哈罗德· 布鲁姆认为,研究文学首先要研究文学形象,因 为文学形象是文学中最重要的元素。在此丛书 中,每位作家选了一个被认为最成功、最能代表 其思想和艺术成就的文学形象。譬如,莎士比亚 的哈姆雷特、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恩、福楼 拜的包法利夫人、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 娜、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等等。在海明威塑造 的众多人物形象中,勃莱特·阿施利独占魁首。 依布鲁姆看来,最能代表海明威艺术成就的勃莱 特·阿施利是可以与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 等相媲美的文学形象。 作为世界主要文学形象之一的勃莱特·阿施 利是海明威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中 的女主人公。80多年来,这个人物形象一直成 为人们争论和评述的焦点。卡洛斯·贝克在其专 著《海明威:作为艺术家的作家》将勃莱特比作 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魔女喀尔刻(Circe), 爱德蒙·威尔逊则宣称她“是个极端伤风败俗的 坏女人”。持有类似观点的还有菲利普·扬、约瑟 夫·沃伦·比奇、莱斯利·菲德勒、约翰·奥尔德里 奇、马克·斯毕尔卡等(Whitlow, P149)。受此影 响,国内学界的一些海明威研究者像刘治良把海 明威小说中的女人分为两类:“理想式或浪漫式 的女人;不正经或有害的女人……勃莱特是非常 有害的”(刘治良75)。李加伦认为勃莱特属于 “短发型的独立破坏型女人”(李加伦, P23-31) 于冬云则把勃莱特划归“魔女”系列,属于“不 道德、诱惑男人、对男人的主体位置起破坏作用 的女人”(于冬云, P74-80)。 60年代中后期,随着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 蓬勃发展,“魔女说”受到了许多女权主义者的 批评和质疑,她们不仅反对卡洛斯·贝克等人的 观点,而且还运用丰富的材料、生动的说理把勃 莱特论证为西方20年代的一位新女性。对于上 述两种相左的观点,笔者均持保留态度。本文拟 从勃莱特·阿施利身处的时代背景着手,通过分 析她生活行为和思想情绪,说明她在《太阳照样 升起》中既有颠覆者又有依附者的双重性格。换 而言之,勃莱特·阿施利扮演着刀刃上舞者的文 学形象。 二 脱胎于形式主义的新批评一贯反对把作者塑 造的人物形象与其所处的时代联系起来,认为文 学作品自有其内在的张力(有一定道理),但任 何人(包括创作者)都不能脱离他所生活的时 代,他所看到的、思考的、创作的或多或少地打 上时代的烙印。小说中的勃莱特·阿施利是以海 明威旅途中所结识的一个32岁的英国贵妇人 (达夫·怀特斯)为原型的,是个历史人物 (Kert, P161)。因此对她的评价应该考察一番彼 时的历史背景。 20世纪20年代,工业革命已经相当深入, 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和男子一样参加工 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大批男子奔赴前 线,留下大量的工作空缺很自然地被妇女顶替。 如此一来,妇女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空前加强。 经济地位的改善促进了政治地位的提高, 20至 30年代,西方出现了第一次妇女解放运动高潮。 当时仅巴黎一地就拥有80多个女权组织,有成 员6万多(Martin, P68)。英国议会于1918年、 美国国会于1920年分别通过法案,使英美妇女 在经过漫长斗争之后,终于赢得了选举权。经济 和政治地位的变化,使妇女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随 之也发生变化。当时一方面是强调男女平等、婚 姻自由、妇女积极参政;另一方面,战后人们对 政治的厌倦, 1920年美国实行禁酒令后人们对 政府的反感,战后美国经济的空前繁荣,“分期 付款”消费方式的推广等因素的影响,使许多年 轻人滋长了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和自我放纵 的思想。正是在这样一个广阔的社会和历史背景 下,西方迎来了第一代抽烟喝酒、寻欢作乐、独 立意识较强的妇女。勃莱特就是千千万万中的一 员,她的身上充满着时代矛盾:既有追求个人幸 福、独立意识较强的一面,也有放纵性爱、及时 行乐的一面(Nagel, P92)。只有将勃莱特置于 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才能合理地解释她的一 些行为举止,摒弃一些武断而片面的看法。 三 勃莱特·阿施利是一位漂亮非凡的英国姑娘, 她“穿着一件针织紧身套衫和一条苏格兰粗呢裙 子,头发朝后梳,像个男孩子。这种打扮是她开 的头。她身材的曲线如同赛艇的外壳,羊毛套衫 使她的整个体型毕露无遗”(海明威, P24)。和 许多妇女一样,战前的勃莱特拥有宁静的生活和 美好的追求。战争爆发后,勃莱特到意大利前线 担任护士,同赴战场的未婚夫患痢疾死在前线, 而她侥幸活下来,但情人的死去使勃莱特的美好 追求成了泡影。这个无法挽救的损失开始了她长 久的情感创伤并最终导致其放浪形骸的品行。战 后勃莱特嫁给了从男爵阿施利,但这段婚姻不仅 未能愈合她过去的伤口,还带给她数不尽的梦 魇:阿施利是个航海家,从海上回家,不肯 睡在床上。总叫勃莱特睡在地板上。他最后 变得实在叫人难以容忍了,老是对她说要杀 死她。睡觉的时候总带着支实弹军用左轮手 枪。等他睡着了,勃莱特常常把子弹取出。 勃莱特一向过的可不是多么幸福的生活。太 不应该啦。她是多么想享受人生乐趣的啊。 (ibid, P222) 女性的柔情换回的只是男性暴力下的痛苦记 忆。带着婚姻的不幸,勃莱特离开了伤心之地来 到巴黎,在巴黎游荡的日子里碰到了意大利战场 上偶然相识的杰克·巴恩斯。相同的情趣和多舛 的命运使两人成为心灵相通的情侣,她爱着杰 克,把他当成惟一理解自己的人。但他们的关系 也仅仅限于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性欲旺盛的勃 莱特偏偏遇到了战场上负伤而导致性无能的杰 克。他们彼此真心地爱着对方,遗憾的是杰克却 不能给勃莱特一次完整的性,而一切完美的爱情 离开了性爱都只是语言幻成的空花泡影。这对钟 情的男女因不能结合在一起而倍感孤独和苦闷。 残酷的现实总使卑微的人生如此无奈和悲哀。逃 避、堕落和放纵就成为反抗命运的最后选择。杰 克如此,勃莱特如此,迈克尔如此,千千万万的 失去了信仰的人如此。 因为“这样对他有好处”(ibid, P92),勃莱 特便与罗伯特·科恩去圣塞瓦斯蒂安过同居生活。 但勃莱特根本就不把它当回事,她不欣赏科恩这 种男人,更谈不上爱他。她追求的是一种热烈而 阳刚的爱情。度完周末后,勃莱特便以科恩不够 高贵为借口拒绝单独与他在一起。 吸引着勃莱特是年仅19岁的斗牛士———佩 德罗·罗梅罗,一个具有男子气概的小伙子。他 的勇敢、机灵和阳刚之气使勃莱特神魂颠倒,难 以自己,并为此失去了自我的尊严。一般来说, 传统的爱情总是男人采取主动,而女性被动地等 待。但为了这段爱情,勃莱特完全偏离了女性的 被动角色,恳求杰克帮自己安排一次与罗梅罗见 面的机会,并如愿以偿。随后的几天,沐浴在爱 河中的勃莱特变得容光焕发,精神百倍。可是当 罗梅罗要求勃莱特把头发留起来,还其女性本来 面目时,勃莱特对他的请求做出的反应是“那会 是个什么怪模样啊”(ibid, P264)。勃莱特知道 他们是来自不同世界的人,彼此都难以改变。同 罗梅罗一起的日子,勃莱特虽有很大变化,但是 再也不可能变成大战前的淑女。她不再是个传 统、正常的女性了。尽管她发疯似地爱着罗梅 罗,一种红颜祸水的道德负罪感最终使勃莱特离 开了自己的心上人,因为“我不愿当一个糟蹋年 轻人的坏女人”(ibid, P265)。 至于同迈克·坎贝尔的订婚纯属形式,他俩 的关系与其说是未婚夫妻倒不如说更像一对旨趣 相似的哥们。事实上,勃莱特仅仅把迈克尔当作 一个好伙伴,与他一起喝酒、抽烟、跳舞、旅 行,但并不爱他。迈克尔在苏格兰时勃莱特从不 给他写信,她承认从未把迈克放在心上,和他结 婚那简直是场游戏。 既然人生是一论文英语论文网提供整理,提供论文代写英语论文代写代写论文代写英语论文代写留学生论文代写英文论文留学生论文代写相关核心关键词搜索。

共 1/2 页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英国英国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 美国美国 加拿大加拿大 新西兰新西兰 新加坡新加坡 香港香港 日本日本 韩国韩国 法国法国 德国德国 爱尔兰爱尔兰 瑞士瑞士 荷兰荷兰 俄罗斯俄罗斯 西班牙西班牙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 南非南非